太阳集团入口(中国)官方网站-App Store

党建动态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组织全国大学生调研三亚市大茅村绿意盎然的转型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1-25  阅读次数:807

从名不见经传,到“网红打卡胜地”,从曾经的“脏、乱、差、穷、散”,到如今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三亚样本”,经过九年的发展,大茅村在光景的变迁中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新“乐章”。2024年1月23日,中国农学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组织的“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首站走进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大茅远洋生态村,此行旨在调研学习大茅村破局精神,宣传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创业产业基地内涵。本次调研是上海交通大学《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育人延伸实践,在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曹正伟的带领下开展。

书记讲解

“一个整合,两个优化,三个关系,四个提升,五个引领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大茅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正才饱含热情的向调研团介绍到,“正是这样的理念为大茅村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脏、乱、差、穷、散”的尴尬局面提供了破局机会”。他表示,大茅村专注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织网”推动网格化治理,坚持“一格多元、一人多职、一网多责”的原则,全村下设17个村小组,共有942户 4550人,全村128名党员被列入网格。从加强党建入手,密切党群关系,做到矛盾不出村,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标杆,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

另外,高书记介绍到,为实现产业兴旺,大茅村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盘活大茅村农户闲置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由传统大田轮作发展成高效农业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共享农庄新业态带动下,大茅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由2011年人均收入5480元到2023年人均收入22100元,达到了中上水平。

同时,高书记指出,为实现生态宜居,大茅村采取了污水治理、建立水库,打造无水泥生态长廊,实现秸秆还田等一系列措施,让环保美丽乡村迈上“快车道”。最后,高书记表示,在党的带领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大茅村实现了“小乡村大变化”,努力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切实让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问卷调研

曹正伟老师向高书记以及村委会成员的热情讲解表示感谢,并表示,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三亚大茅远洋生态村作为乡村振兴模范村,以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为支点,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为建设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创新性的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是国家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项目取得的重大成就。

随后,调研团成员对当地的村民和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问卷调研,调查大茅村村民的基本情况、生产情况、2023年家庭收入情况、对本地“千万工程”认知度和满意度、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认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营养等方面。

实地考察

大茅远洋生态综合体是集生态自然、农业、果蔬种植业以及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综合体。生态村内种植着各类经济作物如百香果、芒果、火龙果等,同时提供房车露营和果树采摘等丰富的体验活动。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参观了农业科创中心以及中国农业科-太阳集团入口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农业设施工程技术成果展示基地,深入了解并学习了当地的种植技术和特色品种。

成员感悟

大茅村是海南实践的首站,同时也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村史馆,高书记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党委的组织建设和生态建设的进展情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信息。然而,问卷调查揭示了村民对新政策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刻。对于“千万工程”、“都市农业”等项目理念,村民只是对其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未能深入掌握实质内容。面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深感乡村振兴非一蹴而就。村民需求未被充分满足,表明政策落实与民众期望之间存在差距,政策制定者更需从村民视角出发,细致考量每一项改革的实际影响,并持续优化措施以真正促进农村发展。

这次深入大茅村的调研是一次心灵的触摸,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光辉,更需要民意的土壤。只有当改革的措施真正契合了村民的生活脉络,才能开花结果,让乡村振兴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希望。 

——于翔

如果说曾经的大茅村除了碧绿无垠、茅草丛生的大茅山之外一无所有,那么如今的大茅村,则是青山绿水环绕其间的人间天堂。作为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拜访了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大茅村,并跟随高书记的热情带领与悉心讲解,一点一点走进这座热带海边村庄的故事。

大茅村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整合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治理工作的核心,而优化网格员队伍配置和网格机制建设则成为党员管理的关键。在党委良好政策的宣传下,在大茅村的党员引领下,村民与党组织的关系更加密切,为乡村治理凝聚了强大力量。因此,对于现代村庄而言,基层党建网格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只有充分发挥其强大生命力,才能让原本贫困的村落焕发出第二春。

——张陈佳一 

Copyright 2016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太阳集团入口    访问旧版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电话:021 - 34205866 备案:沪交ICP备20101025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