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植物科学系党支部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太阳集团入口植物科学系党支部是2005年的先进党支部。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届党代会召开之际,记者有幸采访了植科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蔡润老师。由此来认识植科系党支部的点点滴滴。
植科系党支部共有16名党员。占全系教职工的60%以上。其中教授有6人。
支部活动,实践中培养党员带头作用
植科系党支部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党支部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实践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与上海郊县、外省市结对扶贫活动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由上海交通大学农生-太阳集团入口植科系党支部与宁夏大学党支部联合进行的扶贫活动,为宁夏带去了植物新品种,举办科技讲座,为科技扶贫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崇明的前卫村,生态黄瓜和林下经济等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前卫村在全国农村“绿色指数”中排名第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些经济作物的成功种植使得农村从贫困奔向小康;这些都是植科系党支部主题活动结出的累累硕果。在科技扶贫下乡活动中,植科系党支部成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他们不计报酬,体现了一名党员,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科学责任感。
在科技扶贫的同时,党支部还不忘加强党员的教育工作。组织党员参观龙华烈士陵园、嘉兴南湖第一次党代会地址等活动,把原本出现在书本,或者屏幕上的人物与故事带到大家面前,让每个党员感受到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付出的鲜血,加强了党员的党性教育。
学科建设,支部发展的立足点
党支部的发展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紧密相联。作为农生院的五系之一,植科系十分重视学科建设。2005年以来,植科系全体党员齐心合力、积极参与,农生院第一个自己的博士点――蔬菜学博士点终于申报成功,现在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植科系积极组织参与许多校际的科研交流,他们积极响应市科委生物医药处改变科技下乡模式,派遣科技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郊区贫困乡村,开展技术扶贫活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下乡,培植产业,增加贫困农民的“造血”能力。上海市科委在建立农业生态实验室,委托我校开展建设及日常工作,接待了来自兰州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来开展科研工作。针对研究生如何将书本知识学习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这一问题,党支部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既使学生在钻研和探索中不断学习提高,又解决了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前沿的生产技术,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本科的学习是收获最多的,植科系党支部注重本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在个人能力,解决问题,总结与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培养。
深化研究,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背景下的专业定位
“我国现在大力倡导发展农业,每年国家的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方面的。我们站在农业科技战线上的学者,有责任积极参与。通过科学技术,使农村真正走向现代化。”植科系党支部书记蔡润老师深有感触的说道。在科技兴农的过程中,需要党员带头,农村需要什么,对症下药进行项目研究,从而把新技术带到农村。以蔡润教授领衔的黄瓜课题组远至新疆,东北,近至嘉定,奉贤及浦东等地无偿把自己培育的新品种及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以王世平教授领衔的果树发育生理课题组在浦东新区建有教授工作室,长期服务于金山、崇明、嘉定等农民及农业企业,他们还把先进的节水技术带到新疆吐鲁番和宁夏等地,新技术使当地栽培节水40%,对于水源紧张地区他们的新技术无疑是雪中送炭……植科系党员们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值得赞赏。
作为农科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深化研究。带来更多的新技术、新品种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指导农业发展。在研究的深入过程中,使自己能够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角色。植科系党支部本着立足于农业科学教育,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员,研发更多农业科技成果,以此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与生物-太阳集团入口 谢喻汐 陈磊